宝庆讲寺

更新时间:2024-03-29

别名
宝庆讲寺
所在地/隶属
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颜家村

基本介绍

宝庆讲寺,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庄桥姚江边青林渡的北岸。据天一阁书楼珍藏的地方志记载∶宝庆寺始建于北宋太宗端拱二年(公元989年),为僧人宗定所建,始名「青林庵」。后由僧宗本再建,更名「西资庵」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。重建的大雄宝殿,重塔歇山,雄伟庄严;殿中置「鸣笼顶」藻井,为浙东佛殿中所罕见。大殿内有净高达三.八米的玉佛,为目前宁波市各寺之最。

历史沿革

南宋开禧年间(公元1205-1207年),寺僧广清进行大规模扩建,并奏请朝庭。嘉定十五年(公元1222年),宋宁宗赐名「宝庆讲寺」,并请三朝元老、一代大儒、礼部尚书《三字经》作者王应麟撰《宝庆讲寺记》。

两年后(公元1225年),宋理宗继位,改元「宝庆」,当地至今还流传着“先有宝庆寺,后有「宝庆年」”的民谚。

在新建观音殿落成时,又请另一大儒黄震撰《宝庆讲寺观音殿记》,均该石碑立于寺。

元朝延佑年间(公元1314-1319年)寺院名「宝庆教寺」,与洪塘骠骑山「保国寺」合称为甲乙律院,人们常说「上有保国寺,下有宝庆寺」就是指这段历史。

至正四年(公元1344年)寺院遭大火焚毁,殿宇尽为瓦砾。至正八年(公元1348年)寺僧肱江募资重建,恢复原有规模。而以后寺院又「数复数圮日就衰落」。(圮:pi,第三声,倒塌的意思)

明朝万历四十三年(公元1615年)寺僧真珂文学及徒如静披戴辛劳,使百废俱举,寺院面貌为之一新,其时得到郡伯杨钟英的尽力护持。

清朝康熙七年(公元1668年)寺院又遭大火焚毁。康熙二十年(公元1681年)僧守静主持,将兴土木,重建殿宇而示寂。康熙三十年(公元1692年)僧崖舆徒慈定不辞辛劳,又重建古刹,并易名「普济」。

雍正二年(公元1724年)僧一归重建自在堂,修复殿宇,恢复土产,继田七十亩,又得郡司马周芝瑛大力护持。乾隆二十六年(公元1761年)僧普照改造大殿、山门,培植荫木,铺砌甬道,次年又重修观音殿,以后「至虚庵、逸堂、祥云渐渐寥落」。

同治元年(公元1862年)大殿又遭火烧毁,加上逆匪沿江滋扰抢劫,使寺院「荡然无存」。

光绪四年(公元1878年)天童寺纲维慧修宏智主持宝庆寺,苦心经营十余年,使寺内外面貌大变,地方名流具有题赠。光绪十五年(公元1889年)国史馆编纂慈溪人杨泰亨为寺院重建殿宇,并重书「宝庆讲寺」匾额,至今犹存。慧修圆寂后,安葬于宝庆寺左。后由德耕监理院事,德耕「谨守清规」,使寺院「免致失坠」。光绪末年,益舟主持,对殿宇及厢房进行整修。期间著名高僧谛贤法师多次来寺院讲经。益舟圆寂后,寺院由其徒净宗当家。民国年间,寺院逐渐破旧败落。

解放后,寺院一度辟为学校,后又作仓库及村民住宅之用。

「文革」期间,寺院破残,佛佛无存,香火中断。

一九九三年二月,朗宇法师发愿重兴宝庆古刹,在宁波佛教协会、政府各部门和十方信众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关怀下,几年来,克服重重困难,终于使千年古刹重放光辉。

二零零一年六月,在寺后又置地八亩。二零零二年初,大悲殿与藏经楼同时开工,经过一年建设,竣工在即。

如有意见、反馈、侵权或投诉等情况,请联系
“扫黄打非”举报专区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24 闽ICP备2022002242号-13 huochewan.com 火车湾网 网站地图